新闻信息



我们在中国华东地区是一家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拥有二十多年的货物运输代理经验,同时在世界各地拥有发达的代理网络

您当前的位置:
欧元区很可能陷入阶段性经济衰退,中国警惕人民币汇率过强
来源: | 作者:行政部 | 发布时间: 2022-07-28 | 241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21日,欧央行加息50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25个基点,并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加息。同时,新的抗“碎片化”工具——传导保护工具(Transmiss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 TPI)亮相,旨在对抗无端、无序的市场调整,以防止其对货币政策传导造成影响。然而,由于经济基本面疲软,市场担心欧元区会很快陷入衰退。在经济增长与抗通胀之间的艰难选择下,欧央行未来加息空间还有多大?TPI能避免新一轮欧债危机的发生吗?欧元区一旦陷入滞胀和衰退,又将如何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供应链和金融市场?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接受CF40研究部邀请分享观点时表示,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预测变得艰难,但尾部风险不容低估。未来半年到一年,欧元区很有可能出现经济衰退。考虑到经济疲弱,预计未来欧央行加息幅度有限,而由于加息对防控能源等供应短缺造成的通胀作用不大,预计欧元区通胀水平也将在接下来半年继续上升,欧元大概率延续弱势。

 

孙明春认为,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可能伴随相当程度的市场波动,但考虑到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已经转变以及TPI等工具的存在,实际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警惕的是,相比于国债,私人部门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更高,而欧央行对此也更难防范和控制。

 

若欧元区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制造业企业限产,对来自于中国的制造品进口需求可能会增大,这对稳定中国出口可能有一定正面作用。因此欧元区的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一定完全是负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众多非美货币对美元都大幅贬值之际,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相对有限。孙明春认为这可能导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形成挑战。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22日),伴随美元指数上涨11%,欧元、日元对美元下跌幅度分别高达10%和18%,而人民币对美元下跌幅度仅为6%。另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上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较去年小幅上升,实际有效汇率虽然在4、5月有所下滑,但6月已经重拾升势。

 

对中国来说,货币政策并不是解决当前国内经济问题的核心。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并不是通过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增加货币投放就能够解决的,很多问题可能需要财政政策、行业监管政策等方面做出一些调整。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欧美面临的挑战是完全不一样的。

 

转载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