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16:30日间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0关口至6.9208创自2020年8月以来新低,日内跌幅超500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3关口,创下过去2年来的新低。双双刷新两年低位。8月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72左右跌至当前的6.92,月内跌幅超过2.5%。
机构认为,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主要受7月主要经济指标偏弱、国内降息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等因素影响。接下来,人民币汇率短期仍存在贬值压力。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此前表示,人民币的走势会受外汇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波动,可能有上升、有下降,人民币汇率还会保持弹性和双向浮动,总体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事实上,美元强势之下,不仅是人民币,其他货币均有承压。29日,韩元对美元比价触及1美元兑换1355.02韩元,再次刷新13年来低点。近日,欧元对美元持续处于平价下方,一度报0.9956;英镑则跌破1.17关口,29日最低下探至1.1648,不断逼近两年半低位。从短期来看,汇率的波动对外贸企业带来了一定利好,一些外贸人也迅速对锁汇和定价进行了调整应对,以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外贸企业暂停锁汇、主动调价
安徽省一家服装外贸企业经理表示,由于人民币汇率近期下行明显,他们已经决定对今年年底的所有订单一律暂停锁定汇率的操作。该销售负责人坦言,从目前的国内外市场来看,外贸形势并不会太乐观。对今年接下来的订单暂停锁汇后,他们计划对明年3~4月以后50万美元以上的订单,进行30%~50%的锁汇操作。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业绩下滑,所以会主动降价。国外客户普遍滞销,也会有部分大客户要求降价。在全球疫情下收获了两位数订单增长的他们,今年业绩开始下降,幅度接近35%。除了人民币贬值,原先一路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也下降了15%~25%,因此,为了“抢单”,他们最近都在精确地计算成本,试图找到最适宜的降价比例。
为订单担忧的外贸人并非少数。上海某工艺礼品营销主管表示,在7月份之前还有10%的订单增长,从8月开始出现了下滑,甚至低于去年8月的水平,而往年的8月正是接单的旺季。上海某纺织品外贸业务总监表示,欧美买家稍微强势一些,如果碰到汇率下跌的情况,就会及时和供应商重新议价。让他们庆幸的是,目前公司几个相对固定的客户还没有来要求降价。
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来说是有预期的,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常态化”挑战。而今年受疫情影响而中断的物流所带来的影响则更加深远。外贸企业碰到最现实的困难,还是今年此前物流不畅带来的交货延迟问题,这直接导致部分买家积压了库存,势必会大幅减少下个季度的订单量,这事他们目前最担忧的。
包机“抢单”继续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外贸的发展要加大“抢单”的力度,重点解决物流和港口停滞等相关问题。“抢单主要是和东南亚以及拉美国家抢”,既有靠品质和服务取胜的,也有靠价格优势及售后服务抢到的,而浙江宁波、义乌等地为外贸企业开启出海抢单或接外商来华采购的包机先例都颇有借鉴意义。
8月24日,49名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商携订单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启了线下采购之旅。8月28日下午,义乌今年第三架国际采购商包机从韩国起飞,载着163人抵达杭州萧山机场。在此之前,8月9日和7月底分别乘坐包机抵达杭州的107名印度外商和163名巴基斯坦外商,都已经结束集中隔离和居家监测等健康管理措施,开启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线下逛店和大采购模式。
8月30日和9月21日,第二批宁波商务包机欧洲行将再度出发,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保证出海抢单的外贸人顺利往返。
8月25日,海关总署发布消息称,8月31日起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等的申报要求等,对于需要频繁出入境的国际商务人员来说,这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好。这将有助于缓解跨境人员流动不畅,助力中国外贸增强竞争力。
转载自海运网